文/不要蔥
現在國內肺炎疫情越來越穩定,開始旅遊業的復甦、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的頻率降低、或是出入公共場所可以不用強制戴口罩。讚嘆著台灣可能是在這次疫情的國家裡一直維持上班上課的國家,想到其實也才1、2個月前境外移入的案例數量高高低低,大家的心情也隨著上上下下,然後我被通知進行自主健康管理。
當被學校通知自主健康管理兩個星期的時候,迅速查了一下具體方式:每日早/晚各量體溫一次、詳實記錄體溫及活動史、外出時全程佩戴外科口罩、出現身體不適症狀盡快就醫。沒多久又接收到了疫情指揮中心傳來的簡訊,內容大致相同,然後慢慢的手機畫面出現各種關心。
「欸我有看到新聞,你有被影響嗎?」
「你那個時間點人在哪裡?」
「還是希望你可以向大家說明一下你們當天的行程。」
擁有「可能被感染」的頭銜像是喪屍電影的開頭,一群喪屍以歪七扭八的姿勢追趕著一個人,好不容易越過層層障礙跑進保護區,鏡頭轉到其他健康的人擔憂的臉「你剛剛…沒有被咬到吧?」、「可是我好像看到有一個喪屍抓了你的手?」、「我覺得應該要派幾個人在旁邊監視他」。
我像是一個未爆彈將被感染的可能性暴露在大庭廣眾下,即使我很明確的知道自己幾乎完全不可能接觸到確診病例,但其他人看到的是潛在的危險性,在接觸到擔心的視線時,隱隱地有一種無奈。而不同的提問之下也讓我開始有點焦慮如果我真的不小心接觸感染了,我的家人怎麼辦?
=先讓周圍親朋好友放下擔心=
釐清確診病例的足跡和自己的足跡不同,列出自己的交通方式、出入學校的時間與路線
=接下來開始規畫防疫措施=
每天配戴口罩的時間長達12小時
自己使用過的物品加強消毒
早晚量測體溫
在幫自己解釋行蹤的時候也像是案發現場要提出自己的不在場證明,為自己蒐證釐清可能的疑點。然後長時間地戴口罩大概在第三天就跟臉融為一體,第八天開始耳朵後方不時的疼痛,剛摘下口罩還會摸到淺淺的鬆緊帶痕跡,而且為了避免忘記量體溫,時常直接問校門口量體溫的人員:請問是幾度啊?
對我來說只有一開始的行程說明和生活的習慣改變比較需要花一些力氣,畢竟是最初階的防疫措施。「那居家隔離或防疫的人呢?不是更麻煩了?」我想,於是問了國外旅遊時被升級警戒,回國後居家防疫的朋友。他覺得生活上有很多不方便:無法倒垃圾、怕菜不夠吃、狗狗不能散步、公司的紙本文件寄不出去,然後有一天因為太無聊很厭世。
問他厭世的時候怎麼辦?他去整理了陽台的植物,把枯葉枯枝剪掉,用完覺得不錯,因為是同行的2個人一起隔離,而且本來就是很能夠宅在家裡的人,所以回想起來好像14天過的也是挺好的。
我再看向了其他人居家隔離的經驗,有一篇熱騰騰在3月發布的文章(註1),作者使用電子數據庫整理了隔離對心理的影響。
一、對感染的恐懼:對自身健康的恐懼並更容易擔心感染家庭成員,如果經歷了任何可能與之相關的身體症狀,就會特別擔心。
二、挫折與無聊:失去日常習慣以及與他人缺乏社交和身體接觸會引起無聊,沮喪和與其他人隔離的感覺令人感到苦惱。
三、消耗品不足:基本生活用品(例如食物,水,衣服和住宿)不足隔離是沮喪的根源和焦慮。無法獲得定期醫療護理和處方藥似乎也存在問題。
四、訊息不足:來自公共衛生當局的不良訊息會加劇隔離者的壓力,缺乏明確的指導原則或理由,被認為難以遵守檢疫規定。
五、財政:因人們無法工作並且不得不沒有事先計畫就中斷工作,遭受財務損失並造成社會經濟困擾。儘管獲得了財政援助,一些人認為這筆錢不夠用,或是金額補償時間太慢,許多人開始依靠家人提供經濟上的幫助,在隔離期間會難以接受,並可能引起衝突。
六、汙名:隔離者可能遭受他人的恐懼和懷疑態度,被避開、取消社交邀請以及對他們發表批評的言論,或因雇主擔心傳染而無法恢復工作。
這次疫情讓全世界的人們受到不同的影響,即使現在疫情趨緩,對所有人都是很深刻的經驗,我們的生活也因此改變。在喪屍電影的結尾,通常研發了有效的疫苗,人們一臉疲倦的從頹圮的建築物裡一個個走了出來,陽光曬進陰暗的角落,我們看了看彼此,可能哀傷、感慨、或會心一笑,然後拍拍身上的灰重建生活。
【餐桌抬槓】
甜點控:看到這篇突然想到屍速列車,當人們覺得你是疑似感染源的時候,有害怕、有驚恐,甚至展開不同的防衛模式。
挑食Z:也讓我們帶著有色眼光去看待可能被感染的人,將他們視為危險份子。
小鳥胃:不要葱周遭人的言行舉止,也是典型的焦慮表現(延伸閱讀:疫情看不到盡頭,用這四招,拔出焦慮漩渦)
甜點控:尤其是在疫情尚未明朗的時候,也因為這樣的恐慌而瀰漫著一種獵巫的氣氛,讓大家人心惶惶。
不要蔥:這也是因為每個人的立場不一樣,當我想到如果我會影響家人朋友,甚至是阿嬤、爺奶,我也忍不住想要把自己丟進太平洋進行隔離,所以很能理解周遭的人的擔心。
挑食Z:我覺得不要蔥的內心真的很強大,若是我經歷周遭的人不斷的提問,大概很快就會不耐煩,然後自暴自棄吧...居然還能換位思考,這倒是我還需要學習的地方!
不要蔥:就說你要多一點超我!
小鳥胃:看似疑慮擔心,實則大家的目標都是一致的:守住台灣的防疫前線。
甜點控:也是憑藉著一股可能是信任的感覺吧?自主管理者願意配合,一般民眾也減緩肉搜行為,好像才沒有陷入恐慌的狀態。
挑食Z:這時候我們更該包容以及給他們鼓勵,這樣才能擁有對抗疫情的信心與能量!
小鳥胃:所以說,保護自己就是保護全台灣的人民。謝謝不要葱如此恪遵自主健康管理原則,謝謝你保護了全台灣的人民,就像阿中部長說的,台灣能有現在的防疫成績,是全台灣人民共同的努力(延伸閱讀:因應防疫,我們做了現在最能夠做的事),這在不要葱的描述裡,已經充分展現。
不要蔥:被大力稱讚突然有點不好意思,這讓我想到這也許跟集體主義有關係,為了避免因為個人對全體產生不好的影響,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會把自己照顧好,並且對於不符合規則的人提出質疑。
挑食Z:不過這次的疫情真的讓我們改變了很多原本的生活方式及步調。
不要蔥:而且這樣的防疫生活也許會持續好幾年。
小鳥胃:希望下半場的防疫延長賽裡,我們一起繼續異中求同,台灣!加油!
註1
Brooks, Samantha K. and Webster, Rebecca K. and Smith, Louise E. and Woodland, Lisa and Wessely, Simon and Greenberg, Neil and Rubin, G. James,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Quarantine and How to Reduce It: Rapid Review of the Evidence (2/3/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