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8日 星期五 |

她的時代─柚子阿嬤的創世巨作(3):那棵同名的柚子樹

文/不要蔥

柚子阿嬤漸漸習慣在星期三的上午看到我,一邊問我今天要做什麼一邊坐上她專屬的座位,屁股下方有一個舒適的墊子免得尾椎痠痛。當我先跟她請假沒有過去的時候,她有時候會記不清楚,然後在差不多的時間打電話給我,問我怎麼今天沒有來。

創作能力是一種累積,就好像我們認識了注音符號,組成了單字,然後詞語,接著練習寫成文章。延續著之前黏貼的手部工作,這次是撕貼,我帶來了不同種類的紙想要看看會在阿嬤手上變成什麼樣的創作,色紙、皺紋紙、色棉紙、粉彩紙,有些輕薄、有些滑順、有些厚硬,各有不同觸感。

阿嬤在摸完每一種紙之後選擇了皺紋紙,她說粗粗的感覺很真實,「很真實?真實是什麼感覺?」我問,她覺得皺紋紙摸起來手很有感覺、很真實,這是她小的時候沒有的紙,我才理解原來觸感在她的形容裡是真實。我們的對話常常會在同一個字句上來回的確認,除了獨特的形容詞之外,阿嬤的咬字偶爾也會讓我對意思的辨別走上了岔路。

皺紋紙是相對容易用手撕開來的紙類,我分享了兩種創作的方法給阿嬤參考,她用了其中一種,然後繼續她之前的創作方式,將紙摺疊起來後用剪刀剪出想要的形狀,而這次沒有將形狀剪開來,變成了連續的圖樣。畫面上連續的圓、單獨的圓、圓上又再加上圓,還有用手撕了不規則的長條,構成了很生動的圖像。

柚子阿嬤的作品《柚子樹》

阿嬤說:「這是小時候家前面的一棵樹,像我的名字,是一棵柚子樹。」但是呢「做完沒有成就感,還沒有達到我的理想。」我連忙問她的理想是什麼樣子?「藝術家隨便幾撇就可以是花、是鳥」她說。我一邊想著這真是很高的理想,一邊半開玩笑的回應剛剛觀察到她的創作方式:「這可是柚式創作」,阿嬤癟了癟嘴,在她的理想裡自己還差的遠咧。

然後她又提到:「我們那個時代也沒有什麼,我想要買水筆啦還是什麼顏料,我們家是不允許。」小時候的她成績很好,老師也看好將來也許是可以讀到師範體系學校,但家裡是不准女生繼續讀書的。我想到了阿嬤之前創作的穿著漂亮衣服的小女孩,難怪對她來說是多麼印象深刻的一個回憶。

當我們的對話遇到特殊的形容詞或發音我會再詢問是什麼意思,而其實更常見的是字句之間的停頓,阿嬤找不太到適合的字表達,讓她的敘述聽起來包含了許多空白鍵。

有時候說不清的畫面就讓它躺在時間裡,柚子阿嬤會靜靜的看著她的作品,這一天剛好窗外的鳥叫很清脆,她說:「看到這個樹心情是開朗的。」我的心也開朗起來。


*內容經過本人同意刊於網誌。


【餐桌抬槓】

甜點控:一幅幅的藝術作品,帶我們回到屬於柚子阿嬤的美好年代。家前的柚子樹是阿嬤的回憶,由現代的我們細細品味著屬於那時的記憶。

小鳥胃:沒有什麼記憶會永遠停留,但是感覺會。

不要蔥:作品也會~有的時候我已經不太記得可能之前帶過的團體成員長相,除了時間的關係,也是因為我對人有一點臉盲,但是我幾乎可以從腦袋裡叫出他們每個人作品的畫面。很開心跟著阿嬤創作了一段時間,柚子樹是我私心很欣賞的一幅作品,彷彿可以感覺到微熱的天氣、樹葉的搖晃、柚子一顆顆的慢慢結果,柚子阿嬤的創作身影也被我蒐藏成美麗的畫面。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