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甜點控
<彭博社>1針對全球53個國家進行抗疫的排名,
去年稱作防疫資優生的臺灣被列為第五名,
但在今年六月底時被跌落神壇掉到44名。
而去年確診、死亡率超高的美國躍升第一名,
今天不討論疫苗數量、確診率等等,
我們來討論「對待疫情的態度與我們心理狀態的改變」
📌封城清零處理
有些國家包含臺灣,
面對疫情以一種每天確診數零為目標,
封城封國境為方法的方式來面對疫情,
一開始的確有良好的成績,
使得2020的臺灣過著算是安全的生活,
2021時間一久,
從新聞得知好像可以發現大家無法一直宅在家,
縱使是臺灣這類以集體主義為想法的國家,
卻也是有一部分人開始按耐不住長時間不外出的想法,
或是目前生計大受影響的人民紛紛喊著「疫苗呢?」
📌歐美與疫情的相處
雖然我們可以得知歐美一開始疫情嚴峻,
但後來憑藉著政策的指導方針,
以疫苗施打率換取與疫苗和平共處的生活,
因為他們知道封城不是永久解決之道,
而後也開始慢慢解除限制,
開放國界與地界,
而我想這也是臺灣目前想要也是需要的一個走向。
📌從抗疫聊到心理調適
因為這場疫情大受影響的人們,
我們可能會歇斯底里、可能會隱忍自己的焦慮…,
當然這是暫時可以解決情緒的方式(如同封城),
但是這些情緒(如同Covid-19)不會因此而結束,
只是隱藏在自己身體,
所以還是需要讓這個情緒慢慢地經歷以及消化,
允許自己有段時間與內心共處!
如同抗疫不可能無限的壓制,
我們需要想辦法與之共存!
也因此我們需要有學會處理情緒的能力(像打疫苗一般)。
這邊也提供一個小方法,那就是呼吸放鬆!
1.慢慢的深呼吸
面對力道之大的情緒,
我們需要慢慢的處理,
如果不知道怎麼慢慢的深呼吸,
現在網路這麼發達,
Youtube搜尋即有引導的影片2。
順便測測自己肺功能有沒有受影響(誤?
2.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
穩定呼吸後,
慢慢地從頭到腳觀察自己的身體,
哪裡不舒服、哪裡緊繃、哪裡怪怪的,
觀察但不評價地去了解這些部位以及情緒,
就這樣靜靜地跟著呼吸,
看看這些訊息想告訴你什麼。
3.放鬆
接受完這些訊息後,
接著繼續跟著呼吸從頭到腳,
一個一個的部位去放鬆~
安撫這些努力提醒你危機的身體部位,
讓它慢慢地緩和~
但記得如果情緒狀態很嚴重(新冠重症?)還是要去看醫師/心理師喔
願你我在這大疫情時代能保有健康的身心靈。
來自🇹🇼台灣的我,
穿著臺灣+當地的衣服,
與高棉的微笑合照,
學會共處是否能如此的和諧呢~
[餐桌抬槓]
挑食Z:Z周遭朋友應該可以大略分成兩種,一種是宅男/宅女,這類型的朋友從三級之後像是找到新的生活方式,甚至WFH之後,他們活得更自在了!
不要蔥:等等,好像是在說我!?三級期間我是很習慣也很喜歡待在家裡,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打掃,好像跟一個沒有很喜歡的對象待在一起,可以做的就是找到對方小小的優點,在被對方弄到煩躁的不得了的時候,看向小小的優點,這可能也是一種共存和諧的微方法。
挑食Z:另一種則是週末就要外處或是小旅行的朋友,這群人就真的感覺快得病了…看著都有點心疼,所以餐桌也提供了一些自我陪伴的方式,請大家照顧好自己,這樣就是度過疫情最棒的政策!
甜點控:真的,現在不能出國、不能旅遊都快瘋了~~真的是要找一些盡量適合自己的方式來幫助自己了。
註1彭博社:是全球最大的財經資訊公司,主要是提供經濟資訊的平台,總部位於美國紐約,提供世界各地的使用者使用其來交換資訊,它也提供權威性的經濟評論及觀點。
https://udn.com/news/story/122173/5564434
註2呼吸影片:僅附一個大概的影片,大家可以跟著類似的影片內容找適合自己的唷~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