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甜點控
身體的傷容易發現,那心裡在身體上的傷呢?
好像很容易被我們以心情糟、感覺不對勁等等的詞就帶過去了,
好像很難像以打噴嚏、發燒等等就可能是感冒,就吃感冒藥這麼的通俗具體,
因為心裡的傷只有自己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心理師對我的幫助”
心理師就像是心裡的醫師及護理師,
運用不同的方法來了解你,
一起探索困擾是什麼,以及討論出最適合的心靈處方箋,
讓人打針、服用及追蹤。
因此,要能對症下藥除了靠「心理師」以外,
更要靠「當事人」的投入!
“心理師與EMDR療法”
上面提到,藥到病除需要靠心理師與當事人,
而在上一篇文章時特別提到EMDR,
以我目前的認知,若是目前的行為困擾想要改善,而這個困擾是起源於心理因素,那其實滿適合接受EMDR療法的,
那EMDR到底帶給我什麼好處呢?
下面就個人的經驗分2點說給你知道:
1.做為一位來談者,我只要向諮商師提出我想要改善目前讓我困擾的行為/現象(我想要改善暈車、我想要平息莫名誇大的怒火...),諮商師與我便會開始討論屬於我的治療計劃。
2.以一個負向記憶當作眼動的依據,對我來說每次眼動的過程,除了保護我不承受負向記憶所帶來的高強度反噬導致身心超級不舒服,同時也在療癒解決,能夠感受到自己一步步的向目標邁進。
“自助更能雙管齊下”
上面提到心理諮商除了靠心理師外,
更重要的是當事人,
當事人的投入可以讓心理諮商事半功倍,
其中一項則是先前自我檢視,
想像在看醫師時,
如果自己有事先了解自己的症狀並告訴醫師,
醫師針對症狀跟儀器輔助觀察的方式更能準確的了解病況的情形,
心理也是,如果自己能檢視到自己目前的困擾可能是起源於心理因素,那就適合運用EMDR或其他心理療法的處理,
而自我檢視的好處一則能更有效率的處理困擾,
二則能夠減少來談的次數(時間就是金錢,大家可都忙得呢!)
以及減少花費的金錢(可以省下來到處去遊玩喔~)
是不是很棒呢?
“自我檢視的方法”
自我檢視好處多多,但到底我要如何自我檢視呢?
以下說給你聽!
「將困擾看成問題記錄下來」
如果對一件事一直感到困擾,
那就在每次遇到類似的狀況時,
都把它「發生的事件、所產生的想法及情緒」都記錄下來吧!
(如果有聯想之前相關的記憶也可一同記錄下來)
一則幫助自己檢視內心的狀況以安定自己,
二則讓困擾留在自己的記錄上面(不要讓困擾填滿自己),
三則它是困擾,所以它能夠被處理。
以上就是我對自己心裡困擾的看法,心理諮商的幫助,及如何自助達到事半功倍的看法,
歡迎大家抬槓討論屬於自己的想法!
【餐桌抬槓】
小鳥胃:進行諮商的自我投入度真的很重要,因為大家都已經花錢花時間來諮商了,當然會希望以時間成本最低的狀況下,得到最大的療效。
甜點控:嗯嗯,的確是這樣,所以不管是諮商前的自我檢視或是諮商中的自我整理都是很重要的呢!
不要蔥:而且自我檢視的方法也很適合作為日常生活中自己的整理或對話,我想到督導曾經的話:有時候腦袋很亂情緒很多,寫下來就會安定一點,書寫也是我很常做的事情,寫完之後想想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可能就會有對自己有不同的發現。
我想我最近睡眠時間變長就是因為抗拒處理很多事情啊!
小鳥胃:但總的來說,諮商是否有療效,需要諮商師與案主的共同合作,就像兩人同在一艘船上,如果前進的方向一致,且兩人都有努力在划槳,可以想見這艘船能快速往前,否則就會行進緩慢,甚至是原地打轉喔!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