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8日 星期五 |

她的時代─柚子阿嬤的創世巨作(3):那棵同名的柚子樹

文/不要蔥

柚子阿嬤漸漸習慣在星期三的上午看到我,一邊問我今天要做什麼一邊坐上她專屬的座位,屁股下方有一個舒適的墊子免得尾椎痠痛。當我先跟她請假沒有過去的時候,她有時候會記不清楚,然後在差不多的時間打電話給我,問我怎麼今天沒有來。

創作能力是一種累積,就好像我們認識了注音符號,組成了單字,然後詞語,接著練習寫成文章。延續著之前黏貼的手部工作,這次是撕貼,我帶來了不同種類的紙想要看看會在阿嬤手上變成什麼樣的創作,色紙、皺紋紙、色棉紙、粉彩紙,有些輕薄、有些滑順、有些厚硬,各有不同觸感。

阿嬤在摸完每一種紙之後選擇了皺紋紙,她說粗粗的感覺很真實,「很真實?真實是什麼感覺?」我問,她覺得皺紋紙摸起來手很有感覺、很真實,這是她小的時候沒有的紙,我才理解原來觸感在她的形容裡是真實。我們的對話常常會在同一個字句上來回的確認,除了獨特的形容詞之外,阿嬤的咬字偶爾也會讓我對意思的辨別走上了岔路。

皺紋紙是相對容易用手撕開來的紙類,我分享了兩種創作的方法給阿嬤參考,她用了其中一種,然後繼續她之前的創作方式,將紙摺疊起來後用剪刀剪出想要的形狀,而這次沒有將形狀剪開來,變成了連續的圖樣。畫面上連續的圓、單獨的圓、圓上又再加上圓,還有用手撕了不規則的長條,構成了很生動的圖像。

柚子阿嬤的作品《柚子樹》

阿嬤說:「這是小時候家前面的一棵樹,像我的名字,是一棵柚子樹。」但是呢「做完沒有成就感,還沒有達到我的理想。」我連忙問她的理想是什麼樣子?「藝術家隨便幾撇就可以是花、是鳥」她說。我一邊想著這真是很高的理想,一邊半開玩笑的回應剛剛觀察到她的創作方式:「這可是柚式創作」,阿嬤癟了癟嘴,在她的理想裡自己還差的遠咧。

然後她又提到:「我們那個時代也沒有什麼,我想要買水筆啦還是什麼顏料,我們家是不允許。」小時候的她成績很好,老師也看好將來也許是可以讀到師範體系學校,但家裡是不准女生繼續讀書的。我想到了阿嬤之前創作的穿著漂亮衣服的小女孩,難怪對她來說是多麼印象深刻的一個回憶。

當我們的對話遇到特殊的形容詞或發音我會再詢問是什麼意思,而其實更常見的是字句之間的停頓,阿嬤找不太到適合的字表達,讓她的敘述聽起來包含了許多空白鍵。

有時候說不清的畫面就讓它躺在時間裡,柚子阿嬤會靜靜的看著她的作品,這一天剛好窗外的鳥叫很清脆,她說:「看到這個樹心情是開朗的。」我的心也開朗起來。


*內容經過本人同意刊於網誌。


【餐桌抬槓】

甜點控:一幅幅的藝術作品,帶我們回到屬於柚子阿嬤的美好年代。家前的柚子樹是阿嬤的回憶,由現代的我們細細品味著屬於那時的記憶。

小鳥胃:沒有什麼記憶會永遠停留,但是感覺會。

不要蔥:作品也會~有的時候我已經不太記得可能之前帶過的團體成員長相,除了時間的關係,也是因為我對人有一點臉盲,但是我幾乎可以從腦袋裡叫出他們每個人作品的畫面。很開心跟著阿嬤創作了一段時間,柚子樹是我私心很欣賞的一幅作品,彷彿可以感覺到微熱的天氣、樹葉的搖晃、柚子一顆顆的慢慢結果,柚子阿嬤的創作身影也被我蒐藏成美麗的畫面。

2020年9月11日 星期五 |

她的時代─柚子阿嬤的創世巨作(2):記憶中的黑白照片

文/不要蔥


接下來再見到柚子阿嬤,她應門的時候依舊帶著歪斜的髮型,彷彿夢境還拖在她的腳後跟,而我的電話響鈴將她從床上扶到門邊。她會在讓我進門後刷牙洗臉,然後幫我泡一杯熱可可,即使我說我已經吃過了早餐。

我帶了一些剪好的幾何圖形色紙(註1)和變色口紅膠(註2)來找她,從第一次的圓點貼紙延伸到不同形狀、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色紙。我們討論了身上的衣服是由什麼顏色、什麼形狀組合而成的,她選了上衣最主要的綠色,接著自由的搭配了藍色和黃色,一邊擺放一邊調整,都是長方形,最後放了一個三角形和圓形,代表領子和衣服的造型。然後她創作了一幅圖畫,是小時候很喜歡的裙子。

柚子阿嬤的創作

那是柚子阿嬤印象深刻的一張黑白照片,大概是她3、4歲的時候,爸爸買了一頂大大的漂亮的帽子、整套的洋裝給她。冬天很冷,這些衣服和帽子是用質感較厚的毛呢做成,配著長長的襪子還有黑色的皮鞋。爸爸媽媽一人一隻手牽著她,而她站在中間小小的,阿嬤說:「爸爸媽媽牽著最開心了,不過那個照片弄不見了。」

阿嬤的創作過程很靜謐,只有色紙圖形在圖畫紙上唰唰的來回比對,偶爾問我一些遇到的困難,像是需要另一張紙作為塗口紅膠的底紙,或是沒有相對應的顏色和圖形。她的印象中裙子是深紅色的好像還有一些花樣,「沒關係啊」她說,最後用了很不一樣的顏色組成了裙子。

圖畫裡有著阿嬤從一開始就有的元素,短促的筆觸和混色、畫完之後的題字,而有別於使用長方形組成的裙子,四個正方形代表著上衣,跟一開始我們在討論今天穿的上衣組成的形狀很不一樣,她找到了另一種方式表達。而圖畫人物的最下方有著一雙很精緻的鞋子,阿嬤將黑色的色紙摺一半之後,沒有任何草稿的,慢慢地剪出鞋子的輪廓。

在場只有阿嬤穿過那套漂亮的衣服,也只有她看過那張黑白照片,而從畫面裡女孩張開的手,我似乎可以看見被爸爸媽媽牽著,一身整齊多彩的套裝,在攝影師說要拍照的時候忍住微微的興奮,喀擦。

創作完柚子阿嬤笑了,看著圖畫覺得自己的創作很幼稚,好像回到了那個時代。


*內容經過本人同意刊於網誌。


【餐桌抬槓】

甜點控:看到文章就覺得阿嬤是一位很可愛的人,好像透過這樣的創作可以知道人的不同面貌。

不要蔥:是~我也是因為阿嬤分享才知道這段回憶,而且在創作過程中發現阿嬤遇到挫折的彈性處理,隨遇而安的感覺。

甜點控:這個創作不僅阿嬤回憶起她過往的記憶,我也因著這份創作,彷彿跟著阿嬤回到了年輕時代呢!

小鳥胃:而且柚子阿嬤很能表達愛意呢!真是華人長輩裡的好榜樣!

不要蔥:對啊,她很能夠講自己的感受,所以在創作的過程中也很可以連結到自己的情緒。

小鳥胃:柚子阿嬤創造的裙子,不僅她喜歡,我也喜歡,很鮮活,好似當時的記憶不曾褪色一般。

不要蔥:這真的是創作的魅力(又講),記憶中的照片即使不見了,也變成另一種形式留了下來。



註1:幾何圖形色紙,將蠟光色紙剪成大小不一,以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種形狀為主,提供長輩在後續再更多程序的創作媒材之前對於圖形、顏色組合的練習使用。

註2:變色口紅膠,口紅膠很適合使用在黏貼紙張的創作上,因口紅膠的特性可以將紙張重覆黏貼,而變色口紅膠在塗抹下去時可以看到紙張上哪裡已經被塗過膠。

2020年9月6日 星期日 |

她的時代─柚子阿嬤的創世巨作(1):從圓點開始

文/不要蔥



柚子阿嬤是我的阿嬤,89歲的她有著令人驚豔的創作能量,我在旁邊看著她創作,再聽她分享做了些什麼,有的時候各自做一些東西。會有這樣的創作時間是源自於我對老人家如何使用媒材的好奇,想要觀察手部精細動作的使用,於是開始了一段創作旅程。

第一次的媒材是圓點貼紙、粉蠟筆(註1)以及粉彩紙(註2)。黏貼圓點貼紙的時候阿嬤想要黏一個「南」字,代表南無觀世音菩薩,她也看到原本想要做的「南」字像是一棵樹,並詢問是不是可以將紙反過來,將圓點貼紙的部分畫成了一棵樹,在樹旁畫上了山、鴨子、鵝、觀世音菩薩,並且最後在紙上題了字「請走菩薩道」。

柚子阿嬤的創作《請走菩薩道》

阿嬤介紹圖畫裡是一個公園,中間是她最喜歡的榕樹,因為可以讓鴨子和鵝在夏天乘涼,觀世音菩薩對她來說很重要,菩薩會救眾生,所以要跟觀世音懺悔自己以前做過或前世做過的事。我知道阿嬤信仰佛教,去廟裡拜拜的時候也會幫她搜尋抄經本然後帶回去給她,將每一本寫滿然後再去廟裡焚燒是她的成就感。不過我沒有想到宗教對她來說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在第一次的創作中就顯現出來,而且幾乎貫穿之後的創作主題。

創作的過程中,阿嬤再問了一次她拿的是什麼筆,我回答是粉彩筆,她很喜歡粉彩筆畫出來的效果,很好畫,一畫下去顏色就會出來,而且畫在粉彩紙上有一橫一橫紙的紋路,她說:「很像海,看起來很舒~服」。聽到她的「舒」跟「服」之間拉長音讓我笑了,這是創作的魅力啊。

柚子阿嬤不是個早起的人,睡眠時間顛倒也是她正在控制的狀態,特地約了近中午的時間進行創作,她開門的時候還是睡眼惺忪,我坐在客廳等著她慢慢將自己整理好,「今天我們要做什麼?」這是之後她將自己喚醒的問句。


*內容經過本人同意刊於網誌。


【餐桌抬槓】

小鳥胃:柚子阿嬤在畫畫裡找到的舒服感,那真是一種美好的感覺。

不要蔥:真的是這樣!而且很投入創作的時候會有一種心流狀態,不只是在藝術創作,看一本書、玩一場遊戲都會有。

小鳥胃:所以很鼓勵大家都要找到這樣的一種媒材,盡情感受自己與媒材之間的連結、沈浸、專注,創造獨屬於當下每一刻的奇妙。

甜點控:像我參加的不同團體中,偶爾都會需要叫我們畫畫,但其實都會擔心自己畫的不好或畫不出自己想要的樣子而自我侷限。

不要蔥:我碰到團體要畫畫的時候也會卡住不知道要畫什麼,而如果是平常,就像小鳥胃說的,找一個屬於自己的媒材,或是說媒介,而植物啊、唱歌啊、樂器啊等等也都很適合來表達自己,如果說想要使用藝術媒材也許就可以像這次柚子阿嬤做的,從圓點貼紙開始試試看。

甜點控:嗯嗯,所以我參加的團體的老師及成員的接納都會讓我覺得團體的藝術創作不在於技術,而是在於當中每一個感動的故事!

小鳥胃:如果找到了一種媒材,說不定這就成為了自己獨有的抒壓法門喔!



註1:粉蠟筆,又叫做「油性粉彩」,質地較軟,筆觸可輕、可重,可以疊色、混色。粉蠟筆的特性尤其適合孩子與長輩,使用時不需要多加施力,也可以選擇較粗的筆身更容易抓握。

註2:粉彩紙,顧名思義主要用在粉彩筆的繪畫,紙張上有淺淺的壓痕利於粉彩附著,雖然主要用來畫粉彩,但可以配合自己想要的效果跟不同媒材進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