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鳥胃
「青少年」在台灣指的是滿12歲以後、未滿18歲之前的生命階段。
若是提起「青少年」,你腦海裡浮現的會是什麼景象與形容詞?
衝動?浮誇?叛逆?自我中心?反骨?
小鳥胃從事青少年輔導工作將近10年,常會接到青少年的父母諮詢在親子教養及相處上的困擾,因此,接下來二篇文章裡,就來跟大家聊聊—青少年們為什麼一到了青春期,就好似被按下定時開關器一樣,啟動與以往截然不同的樣子。
先說小鳥胃自己的故事…
就我自己的成長經驗,在國小五年級之前,我就是大家身後的小尾巴,別人去哪,我就想跟,別人叫我去哪、去做什麼,一點點小利(比如說給我幾顆糖果)就可以讓我樂呵呵地去執行。
簡單來說,就是順從、好說話。
但愈接近國中,我就愈感覺到血液在血管裡沸騰的燒灼感(真的!真心不騙!),一點點事就很容易引燃我的情緒爆點。
國中時,我可以為了糾察隊只記過A同學卻對B同學放水,而跟糾察隊吵架…
專一時,我可以為了老師不應該用有形的奬勵來扼殺我的無形念書動力而跟老師摃上…
火氣堪比活火山,隨時等著噴發。奇妙的是,過了那段時期,活火山慢慢變成了死火山,沒了時不時就噴一下的躍動性。
青少年輔導經驗…
在學校工作之後,長期接觸青少年族群,發現他們很在乎別人的眼光,認為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在別人的注目裡,很容易因為別人的反應(而且還會放大解讀別人的反應)而心情忽高忽低(短時間內的情緒跨度較大)、大喜大悲(高興的程度及悲傷的程度都比較誇大),充分體現了情緒的多變特性。
問青少年們為什麼會這樣認為?為什麼會感受到那樣的情緒?他們有時也講不上來(有時是語言發展未完全)、說不清楚為什麼剛剛情緒還很好,現在就一副生無可戀的模樣;弄不明白別人只是一個眼神一句話,就能影響自己這麼深。
青少年,真是很難讓別人懂!
青少年,其實自己對自己也很難懂!
下一篇文章,我們再接著聊,想要理解青少年,該要從何處著手?
【餐桌抬槓】
甜點控:好像我國高中時也是差不多這樣耶!都會因為一點點小事情反應就很激烈,是不是大家都會這樣啊?
不要葱:嗯,我想起了我國中的時候綽號叫做酷斯拉,因為會跟同學們硬著來,像是翻桌啊、罵人啊…
小鳥胃:真的耶!大家都有一些相似的青少年時期特徵。有些狀況可能知道原因,有些時候連自己都搞不太清楚呢!
不要葱:那時候想要表達自己,從小說、電影、同儕學了很多方法以為可以建立某種形象,但總是做的太過。青少年時期有太多想法和情緒沒有辦法表達、沒有辦法被理解,就長出了各種樣貌吧。
0 意見:
張貼留言